5月23日,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一所小學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數十名學生出現中毒癥狀入院治療,但事發雖已20天,當地宣傳和教育部門仍未正式通報詳情。(6月13日《新京報》)
  雖然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質、原因等細節還不清楚,但看到村民透露的消息:事發食堂系原校領導親戚承包,似乎一下明白了什麼。長期以來,學校後勤食堂就是一個油水多多的部門,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其實是一個穩賺不虧甚至是暴利的行業。於是,一些商人和關係戶動起了歪腦筋,不惜代價、削尖腦袋往裡擠。一旦進入,勢必要把前期的尋租成本分攤到學生頭上,靠偷工減料,聚斂橫財,結果是飯菜質量越來越差,甚至安全衛生等基本要求都達不到標準。學校管理部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吃了別人的嘴軟,也懶得管理和監督,甚至還主動設租,將經營權當作討好的禮品,送給當權者的親戚朋友。這樣,學校、政府和承包者就成了“利益同盟”,而作為服務對象的學生被忽視了,成了承包商追求利潤的賺錢工具,飲食質量得不到保障、安全自然受到威脅。
  正是看到了外包的明顯弊端,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門就出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要求,學校食堂一般應由學校自主經營,統一管理,不得對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滿,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滿的,給予一定的過渡期,由學校收回管理。但直到今天,在很多地區和學校,食堂承包還是遲遲收不回來,依舊穩如泰山,安之若素。其中緣由,無外乎糾葛複雜的利益關係裹足。
  學校食堂究竟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食品的安全與衛生?筆者以為,首要在於解決承包難題,從打破壟斷經營開始,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徹底杜絕外包、實行零利潤經營。應該說,內包和外包兩種方式各有優劣,不能偏廢一端。既要有內包的規範管理,也要發揮外包的競爭活力,既要看到自主經營可能的低效無力,也要看到外部承包可能出現的暗箱操作。在這方面,部分高校的先進經驗可以被借鑒,如加強對進入商戶的資質把關和後期監督,形成公家食堂與私人食堂並存的局面,在充分尊重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能為食品安全提供多一重的保障。
  文/向定傑  (原標題:中小學食堂安全,先從解決承包問題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x89vxhwb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