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邢臺電(記者盧玉輝)邢台市民魏繼考幾年前承包了邢台縣的一片崗坡,近幾日在崗坡清淤時發現一口井,同時出土的還有陶罐、井圈,經邢台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確定該井所處的年代為漢中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對研究漢代人取水設施具有一定價值。據魏繼考介紹,井水抽乾後發現井底有3個泉眼,泉水清澈見底。
  清淤挖出漢代古井
  4月26日,記者跟隨魏繼考和邢台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一起來到邢台縣會寧鎮西羊村,在該村西北有一片高崗山坡,魏繼考承包的地塊就位於崗坡上,四周已經建起了圍牆。走到圍牆裡面,位於東側有一片水塘,旁邊就是一口井。在旁邊還有幾隻陶罐和一些青灰色的殘片。魏繼考告訴記者,這口井就是前一段時間給水塘清淤時發現的,同時發現的還有幾隻陶罐和已經破壞的殘片。“最早是工人發現的,鏟車一鏟下去帶出來很多碎塊。”魏繼考說,這些碎塊看著像磚頭,但比磚頭薄,後來他拿著幾片碎塊找到了邢台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經初步認定是井圈(註:古代水井的井沿,常常安裝以陶器或者石材做成保護井口的圈,叫做井圈,井圈也被安裝在井壁上,以防泥土滑落井底)。“水抽乾後發現井底有3個大拇指粗的泉眼,不停冒水。”魏繼考說,經過測量,井圈直徑1.1米,井深4米,水深3米。從井口看下去,水質清澈。經現場文物工作人員認定,井圈是漢代中期的。“主要的區別是漢代以前的井圈沒這麼大,而且不是陶制的,而漢代以後的井圈多是磚砌成,另外,井圈上的繩紋是漢代獨有的。”邢台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古井對研究古代人取水設施以及生活有一定價值。
  歷史記載和古井的傳說
  魏繼考告訴記者,這塊崗坡在當地還有一個名字叫卧龍崗,在當地還有漢光武帝在此挖井的說法,這口井很可能就是劉秀所挖。邢台縣歷史上曾稱襄國縣、龍崗縣,因境內有龍崗,且名揚四鄰,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襄國縣為龍崗縣,隸屬洺州。至於龍崗的位置,《元和郡縣誌》載:“石井崗,在縣西北七里,崗上有井,大如車輪,石勒時大旱,佛圖澄於崗掘一死龍,長尺餘,漬之以水,良久乃蘇,雨遂大降,乃名。”
  根據史書記載,歷史上龍崗確有一口井,位置和現在發現古井的位置相仿,井口大小也類似,關於史書上古井的挖掘年代,歷代《邢台縣誌》均載:光武營軍所造。但是這口井是不是劉秀所挖,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不過相對於目前邢台境內水資源嚴重匱乏,水位急劇下降的現狀來講,此井位於高崗上,且水位不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原標題:邢台縣發現漢代陶井 泉水清澈見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x89vxhwb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